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简体繁体切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 >>
栏 目: 关键字: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价值逻辑与培育路径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23-8-23 12:50:16 阅读:201次 【字体: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价值逻辑与培育路径


关键词: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育


刘晓莉

摘 要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德”“技”“并修”共同构成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一体两翼”的时代内涵。其中,“德”与“技”为“两翼”,“并修”为“一体”,“德”与“技”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层面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互融互促,实现德技一体化融合培养。德技并修具有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与“道器合一”的内外双重价值。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应强化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意识,加强校企线型互动育人机制,最终构建以校企双主体为中心的多元网状联动育人体系。

关键词 德技并修;技能人才;培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9-0013-0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2]。如何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强调,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遵循“内涵—价值—培育路径”的研究脉络,深入挖掘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探寻德技并修内外价值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培育路径。

一、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当代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这就要求学校在育才的同时也须育人。德才兼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是育人和育才的辩证统一。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人才的“才”主要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职业技能,即“技”,德技并修是德才兼备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精准定位,是职业院校育德与修技的辩证统一。“德技并修”共含有三个核心词汇:“德”“技”“并修”。“德”为道德精神之意,“技”为技术技能之意,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层面上各自有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是技能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两翼”,为职业院校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并修”一词不仅精准表征出了“德”与“技”的关系,而且给出了职业院校“怎样育人”的答案——德技一体化融合培养。三个核心词汇最终构成现代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一体两翼”的时代内涵,见图1。

(一)“德”的內涵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中的“德”,即道德与精神,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维度上涵盖不同内容。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外在的以规范、规则形式存在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个人信仰、观念、品行,个人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内在约束,进而协调与他人的关系;道德的调节手段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其中内心信念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德以立命,德以安身,德是做人的标准和底线,会对个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技能人才首先要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约束自己的行动,并逐渐形成习惯甚至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与需求,然后使内在渴望与外在行动之间达到和谐统一,成为一种德性享受,最终达到至高的精神世界。道德是通往精神境界的阶梯,精神是道德内化的最终结果。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精神的技能人才,进而传承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必要手段。

在新发展格局下,德技并修是针对我国多年来重“技”轻“德”“过度追求工具理性”“德技分离”等职业教育严重偏失问题所提出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作为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的三维道德观:在职业人维度,道德主要是指技能人才作为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含职业观念、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创新精神、职业精神等方面内容;在社会人维度,道德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技能人才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普遍意义上的相关品质,如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道德、家庭道德等;在生命人维度,道德主要指技能人才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劳动品质、品德修养等方面。

(二)“技”的内涵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中的“技”主要是指技能,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维度上涵盖不同内容。技能以技术为依托,是人所承载的技术形式。技能不仅是指技能人才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还包含职业技能以外的知识和能力,是人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技能是技能人才发展的显性标志,是技能人才胜任工作的硬核本领,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保证[4]。近些年,我国学者对技能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根据不同的依据,对技能人才的技能结构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有研究将其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也有研究将其分为基础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还有研究将其分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德技并修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具有新时代的内涵,主要从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维度来具体划分技能:在职业人维度,技能主要是指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等;在社会人维度,技能主要是指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生命人维度,主要包含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等。

(三)“并修”的内涵

1.内德外技,德技两翼,齐头并进

“德”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在隐性因素,“技”是技能人才发展的外在显性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德”为根本,以德为先,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是做人的标准和底线,是技能人才工作过程中隐性的道德与精神,也是技能人才健全发展的基石;“技”为核心,以技为重,“技”是技能人才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本领,未来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保证,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是人的活动方式,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从技术与人的关系看,任何对技术的理解都不能离开对人的理解。”[5]技能是人化的技术,技术依附于人。人通过掌握技能驾驭技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与此同时,人作为技术的能动者,其发展与追求是技术改造世界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道德修养、人文教育是健全人格发展的主要渠道。因而,高水平高质量的技能培养与道德修养是技能人才更好地驾驭技术进而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这无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技术理性的追求上,而要超越技术的工具性,追寻技术的人文性,通过横跨职业域、技术域、教育域、社会域,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技术型人才,促进人、社会、职业、技术与教育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实现跨界融合、和谐共生。德技并修中的育德与修技在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中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是技能人才作为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必备的“两翼”。

2.以德驭技,以技育德,德技融为一体

首先,以德驭技,是技能人才德技一体化融合培育的原因之一。第一,“德”能够确保“技”向正确方向发展。价值观是“德”在生命人维度内涵的主要内容,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技能人才作出理性判断,辨明是非,确保“技”的人文性和伦理性,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第二,“德”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工人技能往往更加精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精神的技能人才对所从事的职业会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情感会引导其努力学习和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技能的快速形成。第三,“德”是促进技能不断提升与迭代更新的动力源泉。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产业对技术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技能供给不断提升,而技能提升更新的源动力客观上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在技能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客观上技术对技能需求的带动作用,事实上,技能还会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劳动者本身。技能人才其主观对技能极致与完美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促使个人在工作中不断主动积极地感知并捕获现象,重组现有资源,集合旧技能,开拓创新,进而使原有技能得到不断进化升级。因此,“德”是技能学习的激发器,是正确使用技能的方向盘。

其次,以技育德,是技能人才德技一体化融合培育的原因之二。“德”的培育以“技”的培育为依托。一方面,技能是养成学生道德精神的基本途径,尤其是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养成离不开技能的学习和工作实践。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由中世纪作坊式的简单技术技能习得逐步向方法、规则等有序的生产手段转化,使得技能成为产业工人掌握技术最显性的人力资本。20世纪20年代能力本位教育逐渐兴起,引发世界各国对技能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技能至上”的主流理念引导下,世界各国对“德”的关注逐渐转向“技”,基本体现出重技轻德的态势。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将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割裂,导致技能与道德完全脱离,德育课程形式化,专业课程没有发挥以技育德的作用。因此,借助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育真正落实道德精神培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技能能够促进高尚道德精神的形成。有研究者对16位劳动模范的访谈资料显示,每一位经历过长时间勤学苦练的劳动模范,都获得了任职行业中代表知识与技能水平较高的技工职称或资格证书,表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增强个人的职业自信,也能促使员工在工作时更加追求卓越与品质[6]。

最后,德技融为一体,是以德驭技、以技育德的必然结果。“德”与“技”相互促进,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技能人才培养中,不能完全将“纯化”的工具性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作为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也不能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之外独立进行道德教育,更不能将育德和修技完全剥离,而是要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搭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实践平台[7]。专业教学中蕴含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意志等德育元素的同时,将道德精神的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工具理性的教育中。在课程、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德”与“技”二者有机融合为一体,在职业人、社会人、生命人三个维度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互融互促,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最终达到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构建德技两翼一体化融合培养体系。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有效实施能够切实推动职业院校治理各环节向更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产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主力军,促使企业增值、行业赋能,进而确保新发展格局下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运行。

二、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价值逻辑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大力推进德技并修,是对技能人才培养内容与方向的进一步完善与明确,需从外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内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属性探寻德技并修的外在价值逻辑和内在价值逻辑。

(一)外在价值: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

職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构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的支撑,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作为未来产业主力军的技能人才,其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跨界教育,是培养产业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外在价值。职业教育具有经济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即在适应经济需求的同时还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是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跨界教育机构,也是培养产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德技并修是在新发展格局下,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内容、方式和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其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功能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全面性、多样化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体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可见,德技并修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职业教育、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条逻辑链条,即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是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又需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驱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而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外在价值逻辑。

(二)内在价值:道器合一

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属性的“二律背反”。学术界在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属性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职业教育的“器用”价值,偏重“职业人”,突显出职业教育的经济特点,这是由职业教育长期追求外在的经济价值属性决定的;另一种是职业教育的人本价值,强调“生命人”,回归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本质特征。前者“经济决定论”观点摒弃了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职业教育观,将职业作为职业教育一切行动的逻辑起点[8],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侧重于以实用技能为中心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与培养,培养符合职业或劳动环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须适应新技术发展,满足客观多样化的市场经济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器用”价值的技术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后者观点驳斥了职业教育内在价值的“经济决定论”,转而强调职业教育不应以就业为终极目标,认为价值取向应该超越工具理性,从人道主义视角出发,关注伦理道德和精神建设[9]。概言之,职业教育的以上两种内在价值属性呈现出“道与器”的“二律背反”样态。

“道器合一”是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内在价值。职业教育内在的“器用”价值属性与人本价值属性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人才培养定位和内容上。从表象看,二者人才培养导向背离,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但事实上,“器用”价值植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工作标准,以“器用”为实,传递实科知识,形成劳动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特定工作岗位的合格劳动者,以满足每一阶段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的技能需求,进而促进技术、经济以及社会的阶段性发展,最终追求“德”,为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谋求幸福。“器用”价值的人才定位是人本价值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而人本价值的人才定位也恰恰是“器用”价值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从这一点上看,二者不谋而合。在职业教育中,培养“现代人”是一个价值塑造、知识习得、技能提升、精神陶冶等耦合关联的社会化过程,在兼顾社会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应关照个体的生存发展[10]。技能人才德技并修是从德技分离向德技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制器到育人理念的升华。因此,“道器合一”是职业教育“器用”价值属性与人本价值属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内容上的辩证统一,是技“职业人”与“生命人”的辩证统一,也是职业教育德技并修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价值逻辑和未来旨归。

三、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培育路径

德技并修的内外价值决定了其对我国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增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技能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如何培育德技并修技能人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多个利益相关者。本文将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作为独立的点进行两两连接最终成线,职业院校和企业两大主体为核心点,政府、行业、社会为参与者,围绕两大核心向外发散,最终形成以校企双主体为中心的多元网状联动育人体系。

(一)定点:强化多元主体意识,增强德技并修内生动力

强化各主体和参与者的培养意识是培育德技并修技能人才的基本前提。技能人才培养不是职业院校单方的行为,需要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的共同參与,因此,只有唤醒各方对“德”与“技”并重的意识观念,增强德技并修内生动力,才有可能建构一个完整的全方位、全过程联合育人机制。

第一,从职业院校角度看,要明确育人目标。育德和修技是落实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培优的主要内容,职业院校和一线教师要将“德”与“技”在职业人、生命人、社会人三个层面的内涵融入到每一个学段、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的具体目标中。除此之外,在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同时,利用校园文化、课外活动、实践环节等隐性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借助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平台,树立德技并修的真实榜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能充实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与交往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对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11]。

第二,从企业角度看,要将德育融入校企合作的育人内容中。企业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也是技能人才实践的主要场所。新发展阶段下,知识与技能不再是企业招聘工人的唯一标准。在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惟技至上”逐渐向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转变,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合作培养方案中,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设计德技融合课程,开发德技融合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修炼道德品质。

第三,从政府角度看,要利用顶层设计正面引导育人方向。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改革发展的主旋律,能否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政府作为最高层面的参与者,首先要明确技能人才的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以及高校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因此,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第四,从行业角度看,行业协会围绕“德”与“技”两方面制定行业标准。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主要起到连接政府与职业院校、企业与职业院校、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12]。行业协会要及时将行业诉求反映给政府部门,搭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平台,制定行业准则、标准和伦理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引导从业人员遵守道德原则,推动德技并修的发展,真正发挥纽带作用。

第五,从社会角度看,要大力弘扬道德精神。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环境和基础。技能型社会建设不仅仅需要摒弃“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还要加强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技能、习得技能的舆论引导,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崇实尚业”的时代风尚,宣传工匠精神,使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为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连线:加强校企线型互动,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

加强校企线型互动,健全育人机制,主要是将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技能人才道德和技能培育的两大主体,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协调互动,发生内在关联,共同完成育人任务。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渠道、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要形成线型良性互动。首先,培养目标的高度统一。职业院校与企业虽是两类属性完全不同的组织机构,但由于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最终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这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在技能人才联合培养过程中,二者都应该将“德”与“技”作为共同培养目标。其次,培养过程的紧密承接。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企业中实训实习和学校中学习的学段、学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须做到有机衔接,校企之间切换自如,才能达成工学交替、育训结合的育人实效。最后,培养质量标准的精准对接。职业院校不能一味以知识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企业也不能一味以技能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职业院校与企业要打破“学生评价单一化、人才选拔简单化”的传统局面,将知识、技能、道德的考核融入到在校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各个环节和学段中,精准对接职业道德标准和工作过程,健全动态评价、过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协同机制。除此之外,在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德技兼备和示范引领作用,将思政、德育、专业、实训、实习等课程的一线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德”与“技”均作为评价内容纳入到教师评价标准和职称评审体系中,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三)构网:形成多元网状联动,构建德技并修育人体系

多元网状联动育人体系是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组合系统为中心,政府、行业和社会积极参与到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培养的全过程中,在五者间建立关联,最终形成以双主体为中心的多元网状联动体系。一是要健全政府联动调控机制。政府要依据每年各职业院校公布的数据和区域校企合作情况,以经费投入、税收减免、招生计划等为杠杆,运用政策、法规等手段对各参与者进行合理动态调控,激励行业企业的主动性和办学目标的方向。二是要健全行业联动监督机制。以德技并修为基本出发点,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将道德精神内化为习惯,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为方式。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职业资格认证,监督并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内容,并将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实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三是健全社会联动保障机制。职业院校与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生命人、职业人、社会人三个层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宣传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的重要贡献,让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22-10-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Z].2022-11-07.

[3]付世秋.教育政策法規与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45.

[4]赵蒙成.以德为本,寓德于技: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要义[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

[5]朱成晨,闫广芬.精神与逻辑: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与跨界思维[J].教育研究,2020(7):109-122.

[6]匡瑛,等.论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概念内涵、内容架构与创新路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7.

[7]高剑平,万辅彬.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的时空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1):10-13.

[8]孙善学.从职业出发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1):45-47.

[9]朱德全,熊晴.技术之器与技术之道:职业教育的价值逻辑[J].教育研究,2020(12):98-110.

[10]朱德全,熊晴.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逻辑理路:价值与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98-110.

[11]李晓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5):60-64.

[12]徐黎明.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5(5):30-31.

The Time Connotation, Value Logic and Cultivation Paths of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of Skilled Talents

Liu Xiaoli

Abstract  Skilled talent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supporting Made in China and Created in China. Building a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eam that integrates morality and skills is not only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but also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s. The combination of“morality”“skills”and“combined cultivation”together constitutes the era connotation of “one body and two wing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of skilled talents.“Morality”and“skills” are“two wings”, and“combined cultivation”is“one body”.“Morality”and“skills”intersects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at the thre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ocial and life people, and are integra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has the dual value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ao and Qi. In order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with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industries, society, etc., strengthen the linear interac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ultimately build a diversified network linkage edu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the dual subjects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s; 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Liu Xiaoli, lecture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