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AT3、PC、PS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抗凝栓塞血浆
涂彩霞 张永顶 马雯婷 李艳婷 饶 琳 李亚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1 病理医学部 2 心血管医学中心,广东省深圳市 518052
静脉血栓栓塞症作为临床常见的隐匿性疾病,常被分为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两种类型,由于致死率与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也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疾病。而目前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不仅与感染、肿瘤、外伤等获得性因素有关,还与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遗传性因素等也存在一定联系,当抗凝系统不平衡,容易增加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1-2]。血浆抗凝血酶Ⅲ(AT3)、蛋白C(PC)、蛋白S(PS)是临床常用于评估抗凝系统的指标,而关于分析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报告较少。为此,本文对血浆AT3、PC、PS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32±3.45)岁;正常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7.02±3.34)岁。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结合临床相关检查及临床体征符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稳定;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依从性较好。(2)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6个月;②认知功能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③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伴有恶性肿瘤及肝肾疾病;⑤伴有严重感染及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标本采集与检测:采用无菌一次性血凝真空管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液3mL,用离心机(生产厂家: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c-10c低速离心机)以3 000r/min离心10min,完成后院内全自动凝血仪(生产厂家:法国思塔高,STA-R Evolution)检测。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血浆抗凝血酶Ⅲ(AT3)、蛋白C(PC)。
1.4 观察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组阳性缺乏AT3、PC、PS表现,包括各项指标单独缺乏与同时缺乏抗凝蛋白,并记录三项指标水平和分析相关性。

2 结果
2.1 两组遗传性危险因素比较 正常对照组未出现AT3、PC、PS抗凝蛋白缺乏表现,而研究组PS缺乏率最高(20.00%),除AT3、PS同时缺乏项外,其余指标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遗传性危险因素比较[n(%)]
2.2 两组血浆AT3、PC、PS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浆AT3、PC、PS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AT3、PC、PS水平比较
2.3 AT3、PC、PS三项指标Logstic回归性分析 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血浆AT3、PS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血浆PC变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无较大影响(P>0.05)。见表3。

表3 AT3、PC、PS三项指标Logstic回归性分析
3 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存在血小板、纤溶酶以及抗凝因子等指标明显改变,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不断跟进,发现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抗凝物质起着重要作用[3-4]。相关研究发现[5],血浆中AT3、PC、PS活性会对抗凝与纤溶作用造成一定影响,当活性下降时,会促使抗凝与纤溶作用降低,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时间会导致血栓形成[6-7]。因此,关注血浆中AT3、PC、PS变化对评估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S缺乏率高达20.00%,并且血浆AT3、PC、PS水平均更低,血浆AT3、PS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抗凝蛋白缺陷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展有着明显促进作用,同时该类患者存在明显的AT3、PC、PS活性低表现。AT3作为人体最主要的抗凝物质,主要通过结合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而形成,具备有效的抗凝作用,而PC、PS作为PC系统的抗凝蛋白,具备较强的抗凝活性,能够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激活物质,以发挥抗凝与纤溶作用[5,8]。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由于在发病期间凝血因子的失活,使得大量PC、PS被消耗,从而呈现活性下降表现,并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先天性抗凝蛋白缺乏表现,这也是造成PC、PS水平较低的原因,同时在共同作用下,AT3无法合成凝血因子,从而难以发挥抗凝作用[9]。因此,AT3、PC、PS水平越低则说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增加,因此临床在评估、诊断以及治疗该病时需密切关注三项指标变化,以此来调整防治方案。
综上所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会随着血浆AT3、PS下降其发生率上升,因此临床积极监测与血浆AT3、PC、PS水平变化对预防、诊断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