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思想•政治
 
情境教育视域下的红色基因传承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guangminglw 时间:2024-4-29 17:36:32 阅读:110次 【字体:

情境教育视域下的红色基因传承


关键词: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甄心恒 张海英 张晓聪 刘建霞

[摘 要] 在情景教育视域下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类本科高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旋律。为强化红色主流文化,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及传播手段,提升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自觉性,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从高校学生参与红色教育的主体性、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红色文化活动内容的拓展性三个方面入手,对情境教育在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将艺术本科高校的专业特色贯穿红色基因的传承,同时发挥情景教育与艺术本科高校办学的双重优势,从建设理念、文化主题、建设内容、教学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将红色文化植入校园,建设红色文化园,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绽放光彩。

[关键词] 红色基因;情景教育;红色文化

[基金项目] 2021—202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红色文化基因情境教育的艺术类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研究”(2021GJJG659)

[作者简介] 甄心恒(1981—),男,河北新乐人,博士,河北美术学院副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7-0029-04 [收稿日期] 2023-10-1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新时代的征程中,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发展动力,其表现形式也随时代特征不断丰富[2],“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已成为时代研究课题。各高校不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厚植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将红色文化、红色资源融入校园。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育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融入红色文化,不断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持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次研究立足艺术类本科高校建设优势,建立红色文化园,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如何启动红色资源的内驱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如何发挥艺术本科高校优势启发学生的红色思维?如何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以提升高校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激发高校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自觉意识,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与红色文化相融的育人阵地?”等四大问题,利用情境教育的优势,结合艺术类高校的专业特点,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园,引导高校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教育,强化学生内在精神力量

2018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3]一同践行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把红色基因贯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学生内在精神力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的传承从价值引领、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等方面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相辅相成。其一,红色基因传承强调的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和坚守,而立德树人则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红色基因传承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引领,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红色基因传承强调的是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等,而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为立德树人提供了精神塑造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其三,红色基因传承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而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红色基因传承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人格培养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用好红色资源,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须要对学生、青年群体等进行爱国主义的引导,这是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民族更为团结,为爱国统一战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具有责任感,具有担当,能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助力,让学生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情境教育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作用

情境教育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探究情境教学的优势,将其与红色教育充分结合,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发挥高校学生参与红色教育的主体性

情境教育重视参与者的情感传达、互动体验和参与场景,能够从感官与情绪上直接影响参与者,激发参与者的内心情感。第一,情境教育中情感传达和角色带入的方式能够将红色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带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对学生形成思维上的启发与情感上的共通;第二,通过群体参与互动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中的精髓植入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言行;第三,情境教育中的场景氛围感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凝聚情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感受红色文化故事中的情节与情感。高校课堂在教学、举办红色教育活动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思维、传达情感、互动参与等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红色教育的各项学习,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二)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在学生参与活动时采用情境教育的方式:第一,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转化理论知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使红色文化内容能够随学生的思维进行转化,加快红色文化的传播速度;第二,在实践锻炼中能够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红色文化进行联系,同时将专业技能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并能够在学习创作、实际生活中应用,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效用;第三,学生在参与群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人群中发挥宣传优势,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三)增强红色文化活动内容的拓展性

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情境教育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现实世界产生直接的联系,产生情感共鸣,更加坚定、自然地把握红色主流文化,在后续的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与延续,并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

三、艺术类本科高校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优势

各高校引思政元素进课堂,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优势。艺术类本科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传承红色基因。

(一)浓厚的艺术氛围鲜活了红色文化资源

艺术类本科高校集各艺术类学科于一堂,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此氛围下能够用更加灵活、更加自然的方式应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的环境,采用艺术的手段进行传播,使红色文化元素变得更具有时代审美性,更加鲜活;情境教学在原本情境教育的优势上发挥艺术的审美性,使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故事、元素、情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不同专业特色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

艺术类高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打破以往书籍、网络传播的方式,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除平面海报、绘画等传播方式外,还可采用立体的方式进行传播。某艺术类高校结合雕塑专业的优势,修筑“中共一大”代表人物主题雕像甬道,雕像作品由学校雕塑专业师生共同完成,在塑造的过程中,学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度体会和挖掘,再以影视、表演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加生动形象地讲好紅色文化故事。

四、某艺术类高校红色文化园创新性建设探索

结合新时代的“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基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某艺术类高校为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进等而努力,提供新的方法,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决定在学校拥有的西方美术建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打造一座具有历史特点和现实意义的红色文化园,以此作为学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校内实践基地。

(一)建设理念

红色文化园围绕“艺术专业特色接力红色基因传承,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与红色文化相融的育人阵地”的建设理念,将红色文化引入艺术类本科高校。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将红色元素融入学习与创作;充分利用课堂、展览、实践活动等机会,将红色文化、红色故事融入活动,启发学生的红色思维,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二)文化主题

红色文化园遵循“文化主题鲜明”的原则。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具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展览展示、实践活动等环节中,红色故事的脉络连贯、有节奏,其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特征更加鲜明。例如,某高校红色文化园以红色文化情境教育为主线,采取一环多节点的建筑结构,分别以“中共一大”、嘉兴南湖“红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历史事件为主题,打造红色文化情境区。

(三)建设内容

1.思政浸润课堂。结合前沿的学科信息,衔接相关的研究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思政浸润课堂,深入理解和认知红色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抓住共性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情境展布置。红色文化园以“中共一大会场旧址”将学生带入情境,将20余幅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分布于湖岛水榭内四周;增加前言内容部分,录制拷贝“中共一大”会议场景及相关情况影像资料介绍,进行现场循环播放;制作“中共一大”代表人物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人物半身图片挂像,将红色文化园打造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品牌工程,开创了全国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亮点工程。

3.实践活动参与。红色文化园先后成立学术科技类、思政类、创业类、志愿公益类、文化体育类5大类型学生社团,共74个,培育出手绘创业工作室、华风汉韵、军事理论社等精品社团。同时,将社团活动与学科专业、校园环境紧密结合,近三学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300余场,打造“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展”社团品牌。此外,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红色文化园,将“以美育人”作为美育的切入点,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使学生在了解艺术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推动“铸魂教育”,塑造学生精神品格。

(四)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回望历史。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革命英雄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革命英雄形象。让学生转变为教育的主体,让教师成为课程思政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优势,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回望历史,汲取红色基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换位思考,平等对话。第一,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应该转变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妥善交流。第二,教师和学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评价自己的课程,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把握课堂节奏,学生也可以主动理解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第三,确保课堂“平等对话”的范式。平等对话意味着师生对话的交往理性被唤醒[4],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换位思考,提升交流的效率。

3.听讲转换,课堂留白。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难以发挥,成为“观众”,教师在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留白”,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一部分内容,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索,保持自己的动力,去探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善于把握“讲”和“听”的关系,灵活翻转课堂,积极发挥二者的作用[5]。促使学生在听课中自求其得、自取其乐,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

結语

以某艺术类高校文化园的建设为例,探索了情境教育与艺术类高校对红色基因传承的优势,并从建设理念、文化主题、建设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四个方面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进行了传承路径与方式的探索。研究中发现,在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情境教育和艺术类高校专业优势能够相互契合,发挥情境教育和艺术类高校的双重作用,鲜活红色资源,更加有效地传承红色基因。在接下来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应发挥艺术类高校的优势,用好红色资源,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EB/OL].(2021-05-15)[2023-09-1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15/c_1127446859.htm.

[2]王银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0):33-37.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2023-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3/content_5287561.htm.

[4]杨权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型课堂教学新模式[J].教育评论,2011(6):87-89.

[5]王强,汪涛.马克思主义叙事及其现实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新视角[J].教育评论,2010(5):87-89.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