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企业•管理
 
基于航空燃料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评估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23-8-22 14:53:12 阅读:231次 【字体:

基于航空燃料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评估研究



成君宝,赵艳辉,韩书新,王艳芳,王锐,张恒硕

(中航油(北京)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00)

1 航空燃料企业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1.2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有利于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能够及时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及管理缺陷,消除或避免事故。

1.3 企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危险源的管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企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和企业全面排查、预想、研判、管控各类安全风险点的能力。

2 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概念及创建方法

2.1 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安全隐患、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相互关系模型

2.2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级别、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2.3 隐患排查治理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员工和相关人员,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各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面排除本企业的事故事件安全隐患的过程。

2.4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目标是以积极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字化,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全面覆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有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有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系统、有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五有”常态化运行机制。

3 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3.1 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1)成立组织机构;(2)编制工作方案;(3)加强人员培训;(4)完善管理制度。

3.2 制定全覆盖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划分风险分析单元;(2)辨识评估风险;(3)制定管控措施。

3.3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对应风险管控措施,明确隐患排查任务,依据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66号)等,使隐患排查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3.4 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

依托应急部登记中心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平台或者自行开发的信息化系统与双重预防系统相结合解决传统的纸质巡查记录漏填、无法有效跟踪、验收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结合信息化平台中巡查数据统计、采集结果分析和风险预警推送等功能,可以进一步完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3.5 完善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

按照《安全生产法》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修订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持续培训使员工切实提高风险辨识、隐患排查相关的业务能力,并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员工安全绩效考核结合,调动全员参与的主动性,真正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6 持续改进提升

每年有效评估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以确保双重预防机制能够持续运行,并不断改进,提升安全管理绩效。

4 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

航空燃料企业不同的机场油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的双重预防机制存在差异,运行效果也参差不齐,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效果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4.1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和航空燃料企业实际运行影响因子筛选出的评价指标。首先,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力构成要素;其次,构建多层次结构,设立目标层为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效果;然后,确定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通过分析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因子;最后,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各项指标赋予的权重如下:一级指标:企业级别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企业级别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以及企业级别双重预防机制实施保障能力。二级指标(权重):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企业级别安全风险辨识程度(0.75)、企业级别安全风险管控响应速度(0.64)、企业级别风险辨识参与人数(0.35)、企业级别风险辨识的完整性(0.38)、企业级别安全风险分级合理性(0.54)、企业级别风险警示标示告知落实程度(0.43)]。

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企业级别隐患治理平均周期(0.66)、企业级别隐患排查方法掌握情况(0.66)、企业级别隐患排查的分级情况(0.45)、企业级别隐患督办次数(0.15)、企业级别隐患排查工作会议指导能力(0.20)、企业级别周期内隐患排查次数(0.15)]。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保障能力[企业级别双重预防类信息系统应用情况(0.70)、企业级别双重预防体系制度建设完整度(0.68)、企业级别各层级岗位的双重预防机制(0.50)、企业级别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程度(0.51)、企业级别周期内开展双预防会议频率(0.22)、企业级别安全专业人才比例(0.15)、企业级别双重预防机制制度培训次数(0.42)、企业级别双重预防信息平台的建设周期(0.20)、企业级别安全资金投入比率(0.32)、企业级别单位部门重视程度(0.35)、企业级别安全监察部门发布双重预防文件数(0.24)、企业级别员工安全绩效水平(0.21)]。

4.1.2 指标筛选

其目的在于简化评价模型,使得准确评价。关联性分析步骤:

(1)关联系数设置:

式中:Xij:i项指标和j项指标的关联系数;Zi:为i项指标的平均值;Zki:为k项评价对象中i项指标的值。

当X>0为正关联,X<0为负关联,X=0为不关联。关联系数绝对值越大,则关联性越强。关联系数共计3种,绝对值在0.7以上视为强关联,在0.4~0.7之间为一般关联,0.4以下视为弱关联或者不关联。

(2)筛选关联程度为强关联指标并删除。经过关联性分析,将部分指标予以删除。

(3)指标可测性分析。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价相关标准规范,将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最终评价分为4个等级。等级Ⅰ:0≤R≤0.5;等级Ⅱ:0.5<R≤0.6;等级Ⅲ:0.6<R≤0.8;等级Ⅳ:0.8<R≤1。

4.2 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与训练

4.2.1 BP神经网络模型选择

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隐匿层—输出层。

4.2.2 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此评价体系中有19个指标,因此网络的输入层有19个输入。系统的输出层是1个节点。借助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完成模型构建与训练,使用函数tansig、trainlm、logsig,输出值设定在[0,1][1]。

4.2.3 模型验证

使用BP神经网络可以构建稳定的评分系统,更加客观科学的进行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2]。采用指标体系,通过组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的资深人员有效评价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确定期望输出值,通过比较后,确保相对误差不超过5%,如表1所示,得到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模型可用作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价[3]。

表1 BP神经网络模型误差结果分析

5 双重预防机制在航油企业中的融合与应用

5.1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主要解决问题

(1)解决风险辨识评估不全面、辨识能力不足、未全员参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提高风险意识、隐患排查能力,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能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4];(2)解决辨识风险、隐患排查方法、标准不一致问题,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3)解决隐患排查存在盲区和死角问题,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全面性、专业性;(4)通过制定检查单使隐患排查更具有操作性,并且更彻底;(5)通过数字化平台统计分析,更好为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5.2 航油企业特有的风险事件

为对双重预防机制展开更加详细的说明,基于第三章的理论方法,展示航油企业实践后得到的部分项目成果,以某油库为例,梳理航油企业特有的风险事件,包括油品停止供应、油库断电、油品质量问题等。

5.2.1 风险事件—油品停止供应(2个风险点分析)

(1)浮动出油装置卡滞、油罐液位过低或部分位置漏气。以油品停止供应为例:接收、转输、储油与发油作业中存在防护装置、设施缺陷现象。存在风险:在发油过程中,若浮动出油装置卡滞、油罐液位过低或部分位置漏气,导致进气,将导致无法供油。根据LS法计算,得出L=2,S=5,R=10,得出结论,风险等级为较大风险。为避免此事件发生,采取的管控措施为:①严格控制油罐内液位高度,到达低液位高度时,必须更换发油罐;②定期检查浮动出油装置,利用洗罐时机对浮筒内部进行检查;③加强应急演练,班组成员能够快速查找发油停止故障的原因,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加油系统,将影响降到最小。

(2)自控系统运行故障。以油品停止供应为例:自控系统运行存在设备设施缺陷现象。存在风险:电液联动阀因断电或误操作可能产生收发油过程中误关闭事故,导致收油过程中憋压,憋停首站泵;发油过程中油泵进口抽空,影响泵的运行以及发油作业。根据LS法计算,得出L=2,S=5,R=10,得出结论,风险等级为较大风险。为避免此事发生,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为:①加强自控值班人员培训,避免作业人员误操作,提高油库自控人员业务水平;②定期对自控系统电动阀联锁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联锁功能的稳定性;③加强应急演练,班组成员能够快速查找发油停止故障原因,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加油系统,将影响降到最小。

5.2.2 风险事件—油库断电(1个风险点分析)

以油库断电为例:高压设备运行存在防护不当现象。存在风险:高低压电缆沟内积水,蒸发会导致母排和电气接点生锈,电气绝缘降低,轻者停电重者短路或电气火灾,或者影响自控系统工作,造成延误航班的后果。根据LS法计算,得出L=1,S=4,R=4,得出结论,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风险可接受。为避免此事发生,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为:①加强高低压室电缆沟防水处理,确保电缆沟防水层完好;②加强异常天气下库区排水疏通工作,并在现场配备潜水泵等应急设备,确保排水顺畅;③加强应急演练,各班组人员加强临时发电机使用,确保油库的电力供应。

5.2.3 风险事件—油品质量问题(1个风险点分析)

以油品质量问题为例:冬季安全生产中存在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现象。

存在风险:冷凝水过多导致油品质量不合格。

根据LS法计算,得出L=2,S=2,R=4,得出结论,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风险可接受。

为避免此事发生,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为:①加强对油罐、过滤器低点的放沉,确保油品质量合格;②合理安排油罐储量,减少罐内气体空间,减少冷凝水的产生。

6 基于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优化安全管理

6.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根据对多家试点省份应急局、试点企业及系统内部等进行深入调研、评估后发现,双重预防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有多方面需要完善优化,存在部分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

6.1.1 制度对机制运行无法起到有效引导作用

为确保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有效性,制度基础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前提,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管理及岗位操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缺乏指导和操作指引[5]。

6.1.2 未能准确辨识风险点

(1)风险点的有效划分是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基础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风险点辨识问题,比如风险点辨识不全面不完整、缺少特殊风险点划分等情况。(2)辨识风险单元的界限不够清晰明确。由于各企业生产单位所划分的责任区域不同,使得管理模式出现各种情况,双重预防机制辨识出的风险单位划分不尽相同,有时会出现辨识界限重叠的问题,比如应急处置与消防系统日常巡检查会出现重叠等情况。(3)没有准确确定风险因素。在部分企业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事故与风险因素混淆,风险因素、事故后果等方面辨识不全面,导致风险管控措施描述不清晰、不全面、不具体。

6.1.3 风险辨识和评估管控不准确

(1)辨识方法的选择不合理;(2)风险等级的确定不准确;(3)管控措施和实际不相对应。

6.1.4 排查治理隐患的效果不佳

(1)深受传统概念深刻限制和影响,使得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欠佳;(2)无法统一重大隐患的确定;(3)隐患排查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

6.1.5 过程管控不够彻底

(1)综合管控未体现重点内容。过程中缺少综合管理,缺少系统性监督检查,经常会出现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员工信息填报经常出现漏填、错填的情况。(2)专业管控的人员不充分。由于航空燃料企业中各岗位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不足,缺少专业人员管控负责,无法及时排查和预防其相对应管控的风险隐患。

6.1.6 对信息平台的建设仍显不足

比如常规的各项检查项目不够全面、内容录入不够及时、网络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6.2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某油库优化应用实例

6.2.1 制度体系优化提升

6.2.2 风险隐患管控优化提升

(1)风险辨识方法优化提升;(2)风险分级的优化提升;(3)风险管控措施优化提升。

优化前: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显示是否正常,报警设置是否正常。优化后:①航煤储罐液位是否在2.2~19.72 m正常范围内;②航煤储罐压力是否在0~0.2 MPa正常范围内;③各罐温度是否在≤33 ℃范围内;④储油罐区管线压力报警指标是否<1.2 MPa,运行正常;⑤储罐区发油总管压力报警指标是否严格控制在每分钟变化不超过0.05 MPa,运行正常。

6.2.3 日常管理优化提升

6.2.4 信息化平台优化提升

开发双重预防机制模块,将原有系统中不适用本企业的描述修订为适用于企业描述,增加修改历史记录,将双重预防机制与日常安全检查相融合,创建安全检查模块。

7 结语

文章研究了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有效构建航空燃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效力评估模型,实现客观公正的运行效果评价。对航油企业特有的断供、油品质量、断电风险等事件进行分析,并研究优化措施和双预防系统实际应用案例。在航油系统内率先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的全面性研究,并建立了客观科学的数学评价模型,结合实际使用进行了案例分析和优化研究,进一步对双重预防机制在航空燃料企业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建设和运行赋予新动能。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