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促进社会的法治化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法治化的社会。法治,即法律主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在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中,将法治理念设计进去,则社会将摆脱偶然性、任意性和特权,使社会在严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良性运行中,形成一种稳定有序的秩序和状态。“服务型政府”建设始终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以“规范化”为保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起草规章和制定规范性文件并及时公布;科学划分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标准、责任,并量化到具体的岗位,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位职责说明》、《部门规范化服务细则》、《职位代理制度》等管理文件,明确权责权限;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执法权、履行职责,规范行政处罚程序,明确和细化处罚尺度,实行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三)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为重点促进社会的公正“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它反映一个社会对其成员的价值引导和伦理关怀,是稳定社会的均衡器,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客观条件,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决定的意义。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普遍性和非排他性,通过政府的制度创新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也是必然的途径。为此,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资源整合机制,给社会成员提供共享的公正、平等机会。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服务,积极培育与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大量运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顾客服务战略等企业化的管理办法,增强市场对城市资源的基础配置能力以及城市对各种资源的集聚力,促使了政府部分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促进了政府与公民、市场、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和下岗失业人员及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做好失地农民加入社会保险的工作,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的城市应急机制,有效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构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四)以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为重点促进社会的人性化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而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恰是为了满足人的种种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所谓社会的人性化,就是要求社会尊重人的权利,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的发展环境,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事实上,这也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应然之意。当前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为重点,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受理一站化、流程便捷化、服务标准化”的要求,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了行政审批的窗口办理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实施首问责任制、职位代理制、告知承诺审批制等服务制度,提高了服务效率,方便了群众;以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推行了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超时默认制,实行了窗口服务“六公开”、“五规范”;以便民亲民服务为内涵,各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了《便民服务手册》,向公众明确:能提供那些服务项目、公众怎样使用这些服务、遇到疑问怎么办、求助途径、方式;投诉途径、方式等,在政务大厅、服务窗口展开引导式服务、设置元障碍空间、公众休息区等,为公众提供能够平等对话、自然交流、没有心理压力的开放式空间;以人文关怀的政府文化为保障,培养公务员的爱民情,责任心、效能感、亲和力,塑造具有亲和力的政府形象,提高社会公众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共识与认同。
(五)以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革新为重点促进社会的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它应该是现代社会价值理念与社会制度之间的互动,也是现代社会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的结果。社会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而制度创新本身就是一定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借鉴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再造的实践,通过合理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具体体现在:运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顾客服务战略等企业化的管理办法,增强市场对社会资源的基础配置能力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集聚力,促使了政府部分职能的市场化,社会化;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充实和完善部门规范化服务细则,细化、优化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制度;引进“结果导向的政府再造策略”,探索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运用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公共信息资源,规范公共信息使用的公开化和程序化,保证公共服务的运作状况、服务成本、服务状况及管理机构等信息的透明、完整、确切提供。
(六)以培育行政文明和公民意识为重点促进社会的文明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战略,也是人类文明更新的必然趋势。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文明的社会,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也是一个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幸福安定的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初动机即是为了营造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务环境,特别是在处于长期“官本位”思维盛行的社会管理模式下,政府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行为规范化和人性化是社会文明化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服务型政府强调行政文明及其对社会文明的推动,强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培育公民意识,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规范和广泛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