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政•人事
 
论特殊卖方市场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0-7-22 11:17:10 阅读:473次 【字体:

作者: 文/张好收

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买者和卖者的意志行为,构成市场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通过市场表现出来的供求关系,基本上有三种情况:一是供求平衡;二是供过于求,出现买方市场;三是供不应求,出现卖方市场。第一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因为生产的增长尽管会给消费的增长提供必要条件,而消费的增长却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两者之间在现实中没有同步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供求在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供给和需求总是不平衡的,会出现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现时期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已形成了买方市场,买者处于有利的地位。从理论上讲,买方市场会刺激买者(消费者)大量消费,但在现实中却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并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一方面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居民存款余额猛增,至2004年9月已超过12万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卖方市场。这些特殊的卖方市场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预期和消费行为,影响经济的正常进行。

一、特殊卖方市场的成因
卖方市场指需求持续超过供给,使卖者在同买者的竞争中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要价和条件的市场。特殊的卖方市场是卖者由于感受不到市场的约束,可以通过维持和提高产品价格等方式获得较高利润的市场。我国现时期经济运行中特殊的卖方市场存在于电力、煤气、暖气、自来水、邮政、铁路、民航、医疗、教育、房地产、电信等行业。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在这些市场中,供求关系很特别,供给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不大,且需求一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按供给方提供的价格去购买和消费。
特殊卖方市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行业的自然垄断所形成的卖方市场。自然垄断产业由于独家经营和具有的公用事业特性,凭其特殊地位和权力能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消费者在该类商品市场上无选择余地且不得不购买。这种情况,多存在于电力、自来水、煤气、暖气、邮政、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企业在无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可拥有固定的市场份额。第二是由于特殊的供求关系下所形成的卖方市场,如医疗保健行业。医疗保健是供求关系非常特殊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中消费者大部分消费不是自愿的,而是由健康条件决定的,不管有无工作、收入多少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医疗服务。与其他生产和流通部门相比,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较弱。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生想通过降低收费来吸引顾客,病人可能认为其医术欠佳。病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很少能对医生进行选择,有选择权的是医生而不是病人。并且药品和其他商品不同,由于供求的特殊性使得价格调节的市场作用在这一流通体制中是完全失效的。因为需求方一旦出现需求是必需的,价格低往往引起人们的误解,追求新、奇、特药的倾向形成了单方面的特殊需求,而令该市场的卖方更加主动。三是由于一些领域具体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所形成的较特殊的卖方市场。老百姓是改革成果的分享者,但同时又是改革成本的主要分摊者。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一些领域具体制度和体制的改革,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卖方市场。如住房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不仅使原本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福利和保障,相继转变为由居民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而且形成了特殊的卖方市场。在房地产市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住宿又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住房需求呈上升趋势,房价也一直在提高,形成很特殊的卖方市场。再如由于现代产业的技术和资本越来越密集化,对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对简单劳动力即没受过教育或受过教育较少的劳动力的挤压和替代,对受过教育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的扩张。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成为必需,形成特殊需求。从而,在一些高校就出现了特殊的卖方市场。
   二、特殊卖方市场的表现
电力、煤气、暖气、自来水、邮政、铁路、民航、医疗、教育、房地产、电信等行业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特殊供求状况即单方面供给而需求方无讨价还价空间的情况,有多方面的表现。首先,从自然垄断行业看:该行业的各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采取“一口价”等带有强制性的手段,迫使消费者进行消费。消费者对收费项目、方式等毫不知情,也毫无发言权,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例如电、自来水价格的制定、征收和调整的刚性(不容置疑和讨价还价);煤气、暖气管道的初装费的征收、月租费和单位用气价格的制定、征收和调整的刚性;并且水电气收费不透明,表现为产品大多不明码标价,不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消费清单,致使消费者不能明白消费。不仅如此,大多公用事业在对用户征收正常使用费的同时还要收取一定的、用户不明白但又必须交纳的附加费用。在邮政部门则表现为各种业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收取和提高的刚性,消费者发送信件必须使用由各地方邮政管理局监制的信封,否则就拒绝发送,消费者只能照则消费;铁路等运输部门各种业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收取,夏天空调费冬天取暖费的征收的刚性。尤其是一到春运就要涨价,且涨价的幅度自己说了算,想怎么涨就可以怎么涨。尽管有时涨价前会搞个价格听证会,但听来证去价格还是要涨,消费者只能是听听运输部门堂而皇之的涨价理由稀里糊涂的照单全付。其次,从医疗保健市场来看:医疗机构检查治疗费用的制定、征收和调整以及药价制定收取的刚性,有点小病医生会让患者做各种检查,其中有些检查毫无必要,尤其是在这家医院检查的结果到其他医院往往不作为诊治的依据,必须重新检查和重复挂号费的收取等。第三,从改革后的一些部门来看:学校(这里主要指非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中各种收费(其中包含一些不合理的附加费)的制定、征收和调整的刚性;房地产业出售房屋时高额价格的制定和收取。尽管有时也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但总的看来还是卖方说了算。
最为特殊的应数电信业,表面上看行业监管与企业经营层次上实现了政企分开,事实上信息产业部仍需对各大电信企业的业绩负责,出现管制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监管合一。致使电信各企业难舍“垄断情结”…… ,表现为:电信资费政策存在着随意性偏大现象,严重偏离经济规律的要求,长期采用不合理的资费结构与计算方式,电信收费透明度低。固定电话月租费的收取、移动电话最低消费的规定,电信部门不能正常提供市话清单查询和打印服务。消费者对话费收取产生疑问时,电信部门往往以各种理由拒不提供话费清单,消费者不能做到明白放心消费。不少消费者还会莫名其妙地被多收费。信息服务陷阱多,部分信息台管理混乱,存在拖延通话时间的现象。本来1分钟能说完的话非要拖至此1分零几秒,收费以两分钟结算。还有的则让消费者边听歌边等待服务,磨蹭时间多收费。
   三、特殊卖方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
特殊卖方市场的存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预期和消费行为,影响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首先,从垄断行业形成的卖方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来看:由于垄断行业大多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力,消费者能获得多大好处常常取决于营运商的胆量和有关部门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对于这些部门强制性“一口价”以及其它费用收取的刚性,消费者毫无发言权,许多消费者不能做到明白放心消费。致使大多数消费者因不清楚该交纳多少钱只有等着为这些消费付费,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其他消费需求。并且,这类市场中的大多产品如水、电、气、电话等等是消费者日常生活所必需,未来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并会成为家庭消费中较固定的一笔消费。因此,消费者会从收入中拿出固定的一部分等着支付这笔消费,这就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其次,从特殊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来看,这里主要以医疗市场为例。人吃五 杂 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一旦有病就得支付高额且不能讨价还价的检查费、治疗费和药费。根据世界 卫 卫生组织《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人的医药开销相当于当年国家GDP的5.3%,而 且 且问题在于,这笔开支的63%是由患者个人承担的。由于人手短缺,往往需要患者家属给病人送饭 送 甚至进行护理,这些本应由院方来完成的工作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费用。一系列不打折 扣 扣的费用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不是容易拿出来的,并且,医药费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因 因此,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看得起病,这就迫使他们经常从收入中拿出一 部 部分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也就不得不降低或抑制消费需求。
第三,从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所形成的特殊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来看。改革使大部分居民作为消费者对今后的生活顾虑重重:谁来为他们提供养老保证?伤病的费用谁来负担?如何才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如何保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等等。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把现有的钱省下来,以应付将来住房、医疗、失业、养老、子女上学等费用的支出。事实上,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单位退休制度相比较,退休职工收入将减少20%左右,并且减少的幅度在递增;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公费医疗制度相比较,将使绝大多数居民看病因不同的病情多花2—5倍的钱;实行住房商品化与福利住房制度相比较,居民将在20年内从收入中每年增加三分之一的积累用于购房;高、中等教育收费制度与免费高、中等教育制度相比较,使就读学生家庭年户均增加教育开支为5000元左右。个人教育成本的筹措,主要以家庭为主,虽然也有社会和政府的赞助,但这些资金带有某种配给性,就是得到也远远不能满足受教育的所有开支。各个家庭都想办法攒钱以供子女上学;居民就业,原来是由劳动部门下达计划、用人单位直接招收来实现的。改革后,表面上看是双向选择,由于劳动力供给量大,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单方面选择劳动者。并且,就业前大多数就业者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费用。居民分摊的改革成本和预期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使居民从未来安全保障支出的需要考虑,必然会提高储蓄倾向,降低和抑制现时的消费需求。
特殊卖方市场中的大部分产品,是每一位消费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些卖方市场对消费者的影响是较深远的。国家和政府应采取措施对这些卖方市场进行调节,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促进经济的正常运行
(作者系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副教授)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