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信息
 
对我国高科技犯罪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23-8-18 15:55:49 阅读:145次 【字体:

对我国高科技犯罪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张凌楠

中共郑州市中原区委党校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7


中共郑州市中原区委党校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7

高科技犯罪的出现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高科技犯罪的特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公安、司法、科研部门等提供有益的参考,缓解高科技犯罪案件的频频发生。

高科技犯罪;特点;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犯罪作为与经济和科技进步相伴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也得以不断地发展。调查显示,在我国高科技犯罪以每年40%的速度逐年递增。所谓高科技犯罪指的就是:犯罪分子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犯罪的行为。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手段。高科技犯罪借助于技术的力量,将技术的创造力化为其巨大的毁灭力,因而比一般犯罪的危害性更为严重,甚至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现实中仍需要对我国高科技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加以研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防治对策,对其彻底遏制和打击。

一、我国高科技犯罪的特点

(一)具有较高的隐秘性,成本低、影响范围广

例如:作为高科技犯罪之首的计算机犯罪其特点之一就是正常的操作同犯罪活动在工作形式上很难加以区分,而且在犯罪的时间上呈瞬时性特征,犯罪指令和程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甚至不留任何的痕迹,很难被人所察觉。国外有资料显示,在此类犯罪中已发现的案件只占实际发生案件的5%-10%,而已报案件中,破案率也不到10%的比例,犯罪行为也多数出于偶然被发现。此外,高科技犯罪的成本低,影响大。例如:电子邮件比传统寄信所花的金钱和时间的成本低得多。网络的发展促使犯罪分子,只需敲几下键盘,几秒种就可以把电子邮件发给众多人,就可以操控千里之外的信息网络实施犯罪。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互联网的迅速扩大,网络犯罪更多地表现出了跨国性的特点,影响范围之广,从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到商业金融行业等众多的犯罪行为。

(二)高科技犯罪的技术难度高,侦破难度大

高科技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其实施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进而导致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加大,给公安机关收集犯罪证据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还有一些司法机关在打击高科技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资源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无法及时侦破案件,使得犯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此外,高科技犯罪所储存的数据、信息,不仅体积小,不易被发现,还易于修改和删除。这就导致了高科技犯罪案件的取证困难,侦破率十分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犯罪的手段也必将随之进一步得以提升,使得高科技犯罪的破案难度逐渐加大,而犯罪防控手段的滞后性,也必将进一步的加剧高科技犯罪的危害程度。

(三)利用高科技手段所实施的传统犯罪呈加重的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犯罪行为,如:赌博、贪污、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开始纷纷借助于高科技的手段来实施。例如:2012年8月,杭州市警方成功地侦破了一起涉嫌利用高科技手段涉赌的案件。犯罪分子购入了电子元件,组装成了带针孔摄像机的无线设备,并加以销售非法牟利。同时,利用一套遥控针孔监视设备指挥的设赌骗局也屡见不鲜。通过监视器看到的赌场牌局,用无线遥控设备回传给设赌者耳朵里的微型接收器大量存在。由此可见,传统的犯罪行为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得以不断的升级,提高了犯罪的档次,翻新了犯罪的花样,也给公安机关加大了破案的难度。

二、我国高科技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已经被犯罪分子所广泛地使用,这些均增加了公安机关防控与侦破案件的难度。因此,目前我们应重点加强下列技术的研究:防伪技术,有害信息的过滤技术;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杀技术;对网络窃密的防范技术等,从而控制高科技犯罪的发生。公安机关应密切关注,认真研究高科技犯罪发展变化的动向和特点,特别是针对伪造货币、票证、护照、身份证、信用卡等案件的日益增多,要加强对防伪及鉴别技术的研究,加大技术储备,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此外,针对我国公安机关人才不足的现状,需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对现有人员定期进行高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加强警察队伍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平,以适应高科技犯罪案件的发展,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

(二)完善计算机等高科技犯罪的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对高科技犯罪的规制和处罚

我国在防治高科技犯罪立法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态。不够系统集中,粗略的规定不能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令人难以操作。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改变以个别化的条文应对网络犯罪的模式,制定独立的网络犯罪法。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计算机网络犯罪等高科技犯罪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又如:刑事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严厉的法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威慑作用,要对多发性高科技犯罪实施严厉的制裁,在刑法中增设相应的罪名,加大对高科技犯罪的处罚力度,使高科技犯罪人在自由刑和财产刑、资格刑的同时威慑下,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以发挥刑法对犯罪的威慑力和预防作用。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各自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和制度化管理,增强防范意识,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预防高科技犯罪的发生

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要依赖于现行的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还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有资料显示:发生在经济部门的高科技犯罪多是由那些被认为技术能力强、信任度高的雇员所实施的。因此,加快高科技应用部门的建章立制,强化在用人上的管理是防范此类犯罪发生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对从事绝密技术工作的人员在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检查、设施测试和岗位轮换,靠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把高科技犯罪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尽可能地杜绝网络犯罪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建立高科技犯罪防范的长效机制,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体系。从科技的研发到相关的立法规制、从单位内部的规范管理到加大法律惩处的力度等全方位的加强高科技犯罪的惩治,从而规避高科技可能带来的危害,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所服务。

[1]高思浓.由“高科技犯罪”引发的“技术合理化”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刘晓雪.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

[3]张海峰.计算机犯罪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张江田.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

张凌楠(1978-),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市中原区委党校,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