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学•艺术
 
美国描写语言学对汉语研究的影响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5-3-5 17:15:02 阅读:561次 【字体:

美国描写语言学对汉语研究的影响

  

  美国描写语言学把索绪尔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果说索绪尔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语言学的原理,那么美国描写语言学就是在方法论上把结构主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成就是巨大的,把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下面就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及对汉语研究的影响做出简单的论述。

  

  (一)分布

  

  分布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和,也就是这个单位出现的所有位置的总和。这个单位出现的位置是同其他单位的出现有关系的。据此,可以将具有同类分布环境的语言单位归为一类。

  

  (1)、对立分布。

  

  两个语言单位如果处于对立分布状态(二元或多元对立),那么这两个语言单位就分属不同的类别。

  

  (2)、互补分布。

  

  两个语言单位如果处于互补分布状态,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单位的不同成员或变体。

  

  (3)、既对立又互补。

  

  如果是既对立又互补的状态,那么这两个语言单位在某一分布中是对立关系,在另一分布中构成互补关系。

  

  分布的方法最早用于划分词类,后来在音位学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语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两种:

  

  (1)对于划分词类

  

  词类的划分也利用了分布的方法。我们知道汉语词类划分的三个原则是功能、意义和形态。和汉语词类划分不同的是英语的词类划分主要根据形态,凡是在某一句法位置具有相同形态变化的就可能划到同一类词中。而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依据功能,分布于同一句法位置上能做相同句法成分的就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所以就有可能被划分为同一词类。

  

  (2)对于音位归纳分布

  

  对于音位归纳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归纳的标准有三个:对立、互补、音感。如果两个音素处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够区别意义,例如汉语中ta55和ta55的声母就有区别意义的作用,tNt就是对立分布的,就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音位。如果两个音素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他们的分布状况是相互补充的,那么他们之间就构成互补分布的关系,如a的音位变体就处于互补分布中。就可能被归并为一个音位。既对立又互补在汉语音位归纳中也存在,如n和ng就是如此,n作声母时和ng构成互补分布关系,n作韵尾时和ng构成对立分布关系。

  

  (二)替换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能被替换的语言单位是功能相同的单位或者变体。”

  

  替换法最早用于分析语素。给定一个词后,用已知语素去替换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如果两个语言单位都能被替代,那么就是两个语素,如果只有一个能被替代,那就是一个语素,当然这其中需要保持意义的一致性。例如:

  

  蜡——蜡烛 花烛 香烛 火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可见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至于替换法在汉语语素确定中的缺点我们不多赘言。

  

  (三) 扩展

  

  《语言论》指出:词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是指一个词不能被其他形式隔开。一般说来,一个复合词成员不能像短语中的一个词那样作为句法结构的一个成分来使用。

  

  扩展法用于划分复合词和短语的界限很有效用。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具有凝固性,是不可以被分割的。而短语则不同,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短语可以被分割,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头痛,这是个短语而不是词,头痛可以扩展为头真痛,头今天真痛。再如骑兵,骑兵不可以被扩展,是词。

  

  (四)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布龙菲尔德把句法结构分为两类,即所谓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1)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体的语法功能相同的结构叫向心结构,向心结构中跟整体的语法功能相同的直接成分叫“核心”。

  

  例如:我的书,这个结构是个偏正结构,整体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结构中的书是一个名词,和整个结构一致,所以是向心结构。该结构的核心是书。

  

  (2)所有的直接成分都跟整体的语法功能不同的结构叫离心结构。

  

  布龙菲尔德的这一理论沟通了句法结构的内部关系与结构外部功能之间的联系。应用到汉语中,一般认为汉语中的偏正、述宾、述补是向心结构,而介词短语、的字短语等虚词的句法结构是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争议主要在主谓、述补和名的动的向心离心判断上。

  

  一、主谓结构是向心结构还是离心结构?

  

  我们认为主谓结构应该属于向心结构。主谓结构作用有二,一是加上语调构成句子,二是作谓语,主谓短语作谓语,汉语中有大量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主语的情况相对较少一些。

  

  主谓结构作谓语的功能和主谓结构中谓语的功能是一致的,所以应该属于向心结构有人认为主谓结构前面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所以不是谓词性结构。我们认为这是以偏盖全了。主谓结构虽然不能受“不”修饰,但可以受其他副词的修饰,例如:

  

  他去吃饭了他去吃饭了不他去吃饭了(错)

  

  也许他去吃饭了(对)

  

  二、述补结构的核心是什么?

  

  述补结构公认为向心结构,但对于述补结构的核心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述语是核心,有人认为补语是核心,还有人认为应该分具体情况讨论。

  

  述补结构又称中补结构,是中心语加补足语构成的结构,顾名思义,中心语是核心,而补足语是补充说明的而已,不占据核心地位。而且述补结构一般是谓词性的,和述语的语法功能一致。

  

  三、“名的动”结构难以处理

  

  以“这本书的出版”为例,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是个偏正结构,但该结构的核心是“出版”,却是个动词。这就引发了巨大的矛盾。

  

  一般的解释就是采用名物化的观点,把出版看做是名物化了,但这种解释又有不妥之处,朱德熙、卢甲文、马真联合发表的《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一文对名物化的说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之后就很少有人使用名物化的说法了。他们认为作主语宾语是动词形容词本身的用法,如跳舞对人体好,我喜欢跳舞。作主语和宾语是跳舞本身的用法。

  

  如果放弃名物化的观点,那这个句子就很难解释他的向心或者离心性。除非对布龙菲尔德的定义进行修改,但修改定义往往只适用于单一的情况,遇到其他棘手的问题还得再修改。在此,我们姑且暂时看做动词名物化了,这样定中结构的中心语是个名词性的成分,就和向心结构一致起来了。

  

  如有规律,必有例外。自然语言是复杂的,不是依据规律制造的,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情况,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要这种理论能对大多数语法事实具有描写、解释作用,那就是有效的可以被认可的语法理论。

  

  参考文献

  

  [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一版.

  

  [2]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一版.

  

  [3]王珏《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理论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一版.

  

  [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