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清单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造价管理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关概念介绍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由建设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情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能够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一种市场定价方式。 工程量清单是指按照招标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规定,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计算拟建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的表格,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是指完成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工程量清单计价具体做法是:招标人或招标代理单位依据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核算出工程量,提供工程量清单,列入招标文件中;投标方以自身企业人员素质、机械设备情况、企业管理水平等技术资源为依据制定综合单价,清单项目的实物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就等于清单项目计价总和。然后再考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税金等其他因素后进行投标报价。 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的造价管理。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要坚决地把传统模式下的把控制重点放在项目实施阶段,转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上来,并对各个阶段均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造价管理和控制方法,尤其是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阶段。从而实现由以前的被动消极地反映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估价活动,发展到能动地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2.1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1)投资决策前的市场预测 应该广泛收集政府导向、市场信息,研究同类产品在市场总的占有率及社会需求潜力,例如进行国内外产品市场的空间容量及近期供求关系和水平、预测将来供求趋向;根据市场供求发展状况,预测项目近期与远期的科技含量多少和档次等。 (2)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在做好项目市场预测、工程技术等研究的基础上,测算拟建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并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深入地分析论证,全面地经济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预测分析与统计分 析等原则,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完成项目相关的市场供需预测,分析拟建规模、厂址、技术方案等内容。 (2)计算项目的投资估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综合考虑资 金筹措和平衡问题,预测投产后的获利能力、投资清偿能力等经济效益指标。 (3)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作为投资决策的经济论证评价。 2.2工程招标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1)审查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公平竞争的基础。根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要求,应重点审查以下几点:第一,项目划分。要求项目之间界限清楚、项目作业内容、工艺和质量标准清楚,既便于计量,也便于报价;项目划分尽量要细,避免不平衡报价。第二,清单说明要言简意赅。包括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施工工艺特殊要求说明、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说明、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等。尤其是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应准确表达,便于投标人与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照。第三,配套表格应设计合理、使用直观、具有操作性。既要使投标操作起来不繁琐,又要利于评标操作方便快捷。 (2)分析评价单价组成的合理性 工程量清单项目是一个综合实体,一个清单子目所表示的单价是综合单价,可能包含几个定额子目。比如挖基础土方项目包含土方开挖、挡土板支护与拆除、基底钎探、土方运输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计取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综合单价的合理性。所以,在评价综合单价的合理性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首先分析评价综合单价各组成部分的合理性。对于单价组成不合理的项目,应作标记,在确定中标候选人进行合同谈判时加以明确。 2.3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程序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突出事前控制是指要避免设计院出变更,施工单位实施,实施完再报决算的习惯模式。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的工程变更都必须建立先由施工单位打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立项后才可以实施的程序。 (2)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造价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注意收集可能会引起造价调整的各类资料,核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完成的时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工程,由于施工工期较长,一般合同规定可按物价指数进行价格调整,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及时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就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来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4)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跟踪控制。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而市场的变化和工程本身的变更,对工程造价都将产生影响,为保证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在合同范围内,应及时根据市场和现场的情况,综合已发生和将发生的费用现状,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及时调整合同价款,这样使决策者在工程管理中和造价方面始终能处于主动地位。2.4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由于建设工程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烦琐而又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 结算的审核,主要是工程量是否正确、取费的标准是否合理、建筑材料用量及价差是否准确三方面为重点。(1)工程量的审核。工程量的误差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小于设计室外高度,计算时仍按图计。楼地面孔洞、地沟所占面积未扣;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未扣;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等等。(2)取费标准的审核。工程结算是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费用组成,取费占直接费的25%左右。因此,确定取费标准、准确套用各项费率、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重要的。(3)建筑材料用量及价差的审核。一般来说土建工程材料费用占建筑工程造价总费用的70%左右,近几年建筑市场材料变化很大,建设单位对建筑材料用量控制还有很多漏洞,通过审计,可以纠正材料结算费用高的现象,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果。 总之,基于清单模式下全过程造价控制能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总造价,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建筑业清单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汪心.浅析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查[J].工程造价管理,2008(2). [2]李海军.项目竣工结算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经济,2007(09). [3]李慧,李秀峰.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和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