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信息
 
探索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低孔低渗油田的应用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1-8-9 14:58:14 阅读:812次 【字体:

摘要:
  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相当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单井产量小,产量下降快,稳产状况差;油井见效慢,必须具有一定的驱动压力梯度;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液指数和产油指数下降很快,特别是在高含水以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为实现低渗透油田的高速、高效且经济有效的开发,人们发展了以有杆泵深抽为主的一整套配套技术,及螺杆泵、水力活塞泵、有杆射流增压泵和气举采油、特低产能井抽捞油等工艺技术。温米油田是吐哈盆地一个低孔低渗油田,其平均孔隙度16.4%,平均渗透率51毫达西。为实现高速高效开发,稳定油田产量,发展了在低渗透油田中应用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对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合理的注采压力系统下,潜油电泵可以应用于低渗透油田。它不仅可以降低井底流压,减小层间干扰,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近井地带渗流条件,有效提高采液速度,达到提液增油的目的。
  
  主题词:低渗透油田;潜油电泵;井底流压;生产压差
  
  1.引言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近几年来当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比例高达60%——70%以上。随着已开发油田相继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我国石油稳产形势较为严峻。低渗透油田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1)。如何实现低渗透油田的高速、高效且经济有效的开发,不仅是保持当前稳定油气生产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
  
  由于低渗透率砂岩油藏随含水上升,采油、采液指数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尽可能合理放大生产压差成为注水开发这一类油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合理的注采压力系统下,大压差采油技术在我国已发展成熟,即以有杆泵深抽为主的一整套配套技术,及螺杆泵、水力活塞泵、有杆射流增压泵和气举采油、特低产能井抽捞油等工艺技术。但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应用的文章则不多见。温米油田1993年11月全面建成投产,油田储层的沉积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多为条带状河道砂,储层性质差,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较强,孔喉半径多为微细-细喉,分选差,平均孔隙度16.4%,平均渗透率51毫达西,属低孔、低渗弱挥发性油藏。为提高采液采油量曾试验过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但应用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被动的原油生产形势,温米油田大胆进行了潜油电泵采油技术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提液增油效果。后来在全油田推广,为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潜油电泵在温米油田应用成功,2000年吐哈丘陵油田为稳定原油生产形势,也采用了电泵采油来提液增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低渗透油田产量公式及分析
  
  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呈“非达西”渗流特征。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将会降低油井生产能力,渗透率越低,井距越大,其影响程度越大。当存在启动压力时,油井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2]:
  
  低渗透油田天然能量低,自然产能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必然出现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上升大幅度下降的规律,采液指数在高含水后期才有较大幅度上升,这是制约低渗透率砂岩油藏提高采油速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由上述公式,它提示人们要通过不断提高产液量保持这类油藏稳产,应主要立足于两项措施:一是尽可能不断放大生产压差,二是进行油藏改造,即通过压裂酸化等改造措施尽量提高油层的渗流能力。如吐哈鄯善油田就采用了整体压裂投产方式投入全面开发,后又进行重复压裂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放大压差生产,人们发展了以有杆泵深抽为主的一整套配套技术,及螺杆泵、水力活塞泵、有杆射流增压泵和气举采油、特低产能井抽捞油等工艺技术 [2]。
  
  3.温米油田潜油电泵采油应用实践及效果分析
  
  98 年温米油田进入了中含水开发期后,为实现油田相对稳产,温米油田调研了国内外采油工艺技术,试验了气举采油方式,但效果不佳,后引进潜油电泵采油方式来提高产液速度。为确保提液增产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从油井的提液条件、提液时机、提液幅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参见吐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温米油田提液采油适用性研究》,1999 年)。
  
  从98 年11 月开始进行电潜泵采油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1)。因此,从99 年下半年起陆续在三大主力区块实施了电潜泵采油,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见表2)。
  
  3.1 电潜泵采油历年效果分析
  
  1998 年11 月,温米油田将即将停喷的W5-47 井和抽油井WX1-34 井进行电泵采油试验。W5-47 下电泵后日增油量75.5 吨,含水下降29.5%,WX1-34 日增油24.83 吨(如表1所示),提液增油效果十分明显。
  
  3.2潜油电泵在新井中的试验
  
  温米油田又在2001年进行新井下电泵生产提液增油的试验。但增油效果不很理想,见表4。经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新井注采压力系统不合理,因而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目前温米油田(表)电泵井日产674.30t,占总产量的38.93%,而电泵井数占总井数的17.52%。电泵井为实现温米油田的相对稳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对于温米油田能够实现低渗透油田连续7年的高速高效开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3潜油电泵采油在低渗透油田提液增油的几点认识
  
  通过对温米油田电泵井提液采油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温米油田储层物性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才具备放大压差采油的潜力。电潜泵采油能够极低地降低油井井底流压,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以后将导致地层脱气,地层中的流体将由两相变为三相,油相渗流阻力增大,采油指数降低,而且,较高的气油比严重影响了泵的正常运转。因此,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是提液效果好坏的关键。温米油田新井投产时采用电潜泵生产但效果不理想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点。
  
  (2)、潜油电泵可以有效地降低井底流压,有利于弱差层的动用。
  
  由公式(1)知只有当pe-pw>C时该层才动用。潜油电泵采油大大降低了油井井底流压,极大地提高了油井生产压差。理论计算表明,在温米油田采用电潜泵采油最低可以将油井井底流压降低到2Mpa以下。这极有利于充分动用受层间干扰而未动用或弱动用的薄差油层,提高了油层动用率。
  
  (3)、潜油电泵可以改善近井地带的渗流条件
  
  大压差生产提高了流体的渗流速度,且井壁周围渗流速度更高,当地层流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地层会发生剪切破坏,砂岩地层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一些胶结物就会脱落,这在油田生产实际中已得到证实,而且在注水井的有关资料中可以得到旁证。据文献[6],注水井注水过程中由于高压高速流的冲击,近井地带渗滤条件可能得到极大改善。这有利于地层渗透率的增大,改善了近井地带的渗流条件。因此,下电泵采油不仅降低了井底流压,同时也起到了改善近井地带渗流条件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充分发挥油井单井产能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潜油电泵提液采油技术可以在低渗透油田中应用,它有效地降低了油井井底流压,这对于充分发挥低渗透油田油井单井产能,提高油井单井产量,保持油田稳产高产具有显著的作用。
  
  (2). 潜油电泵提液采油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油井井底流压,提高油井生产压差,减少了层间干扰,有效地提高了弱差油层的动用率。
  
  (3). 潜油电泵提液采油技术不仅降低了井底流压,而且由于提高了流体的渗流速度,有利于地层渗透率的增大,改善近井地带的渗流条件。这更为有利于油井单井产能的提高。
  
  同时,提出如下建议:
  
  (1) 提液采油应选择多油层、注采系统较好的油井。
  
  (2) 提液采油是在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系统下进行的,因此在油井下入电潜泵的同时,应对相应的注水井进行分层调控,加强与油井对应的层位注水。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