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信息
 
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1-8-9 14:56:37 阅读:730次 【字体:

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摘要: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目前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存在着学生综合成绩的构成不平衡、理论考试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实训课程考核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双及格”评价体系,并在评价形式上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课程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相结合来解决,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最终达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的文件中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侧重于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为此,各高职院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随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随着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以质性评价整合取代量化评价;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现状及问题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对各专业所有课程进行了统一规定,学生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其综合成绩达到6O分,就可以得到该门课程的计划学分。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部分组成。考试课中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40%o,期末成绩(一般为笔试)占综合成绩的60%,而考查课就正好相反。平时成绩构成由班主任考核成绩(1O )与授课教师考核成绩(9O )组成。考试课中授课教师成绩部分(90分)分为:课堂综合表现(10分)、平时作业(30分)、课堂实训(20分)、半期测试(20分);考查课中授课教师成绩部分(90分)由课堂综合表现(10分)、平时作业(50分)、课堂实训(30分)构成。
  
  这种评价方式不以最终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增加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有平时作业成绩、半期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量化评价内容,又有课堂表现、实训操作等质性评价内容。通过这种评价,能比较公平地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期末集中复习的压力。
  
  但是,这种评价在实际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平时成绩偏高,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实训、期中测试几部分构成。对于课堂表现,老师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勤情况,只要学生是全勤,基本能保证1O分。而平时作业和课堂实训,一般以学生提交的几次书面作业和实训来评定,而有的课程,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程,习题偏重定量计算,答案具有唯一性,因此,授课教师根本无法判定作业或实训是否为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甚至抄袭都无法避免。至于期中测试,老师一般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即可。因此,对于平时成绩的结果,除少数学生外,基本能拿到高分,由授课教师掌握的9O分中,一般可以得到70~80分,加上班主任老师掌握的1O分,每个学生的最后平时成绩一般为8O~9O分。对于考试课程,如果一个学生平时成绩达到80分,折算下来的综合成绩为32分,那么只要他期末考试成绩达到47分,这门课程就可以及格了。对于考查课程,一个学生平时成绩如果达到8O分,折算下来的综合成绩为48分,那么,期末考试成绩他只需要达到3O分就可以及格了。所以,在每次期末之前,部分学生会根据平时成绩来计算期末考试需要的分数,然后决定是否需要在期末好好复习。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平时真正花时间学习的学生没有激励作用,对于平时不学习的学生也没有督促作用,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二)理论考试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考试,特别是理论课的考试仍然大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较少采用开放型的考试,比如开卷、口试、技能测试等。闭卷考试常常只能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以及简单应用,反映的只是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无法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进行检验,比如一些名词解释、简答题的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花了很多功夫去背诵,考试后什么都记不住,几乎没有达到考试的目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内容还常局限在某些“点”上。比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的考试,临近考试时,由老师对部分重要知识点划定复习范围,学生最后只需要复习这些知识点,就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课程内容的“断面”。这种考试形式也会使部分学生养成考试投机心理,造成考试作弊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三)实训课程评价困难,无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习实训学时在课程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在30%~5O 。而这些实训课程几乎是由本校理论课程老师来承担,由于理论课程老师自身也缺乏实践能力,对于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选定以及如何检验实训效果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候采用理论课程的评价形式来进行,比如培养学生财务软件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采用上机操作进行评价,而采用笔试来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存在上述问题,有以下原因:
  
  (一)学校对考试成绩构成统得过死,没有考虑各个专业和各门课程的特点,教师自主评价权利少对于每一门课程,教务处制定了统一的成绩单,考核成绩必须按照规定的项目来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也不例外,在实际中老师想采用新的评价形式时,教务处会因为要统一成绩系统而拒绝老师的要求。这必将影响老师进行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导致平时成绩居高不下。
  
  (二)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都由本校专任老师来承担,而专任老师一般来源于高校,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更偏重理论教学,即使对于实训课程,也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因此,平时考核偏重做练习题,期末考核偏重笔试。再者,练习题和笔试答案标准,批改容易,费时不多,所以,老师更愿意采用这样简便的形式评价学生。
  
  (三)没有制定实训课程评价细则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非常强调实训课程,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50%,但是无论是课内实训还是集中实训课程均没有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这样就导致实训课程评价形式的不确定性,考核标准不统一,最后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目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达到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建立“双及格”评价体系学校应出台课程考核成绩双及格制度。即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达到60(或者50)分,该门课程才能合格的课程评价体系。这种方式对课程的两部分成绩都规定了下限,就可以改变学生只注重平时成绩,而忽视期末考试成绩的状况。
  
  (二)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各种会计知识和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的评价中既要有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也要有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而对于高职学生,在标准化的高考中其分数都较低,语言智能相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智能方面也处于劣势 。因此,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需要改革注重单一的纸和笔的考核方式,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 。
  
  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特点,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
  
  1.口试口试适用于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方法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在考核时,可以采用一个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多个问题或多个学生问同一个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重理解性,不能用名词解释或简答题。13试具有题目灵活、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考试组织(即印制试卷、集中考试、阅卷)、学生无法作弊等优点,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面对重要场面的胆识和沉着应对的能力。缺点是考核面狭窄,评价的时间较长。
  
  2.手工实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会计手工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在考核时,既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完成某一项具体的技能或几项技能,也可以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考察学生工作态度、协同能力、组织能力,这是会计职业不可缺少的素质。手工实作也具有灵活性,不需要专门组织考试和无法作弊的优点。缺点是考核不全面。
  
  3.上机实作这种方式适用于对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此方式可以考核学生掌握某一项具体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也可以考核几种技能的综合应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也只能独立完成,无法作弊。缺点是考核不全面。
  
  4.课程小论文是指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根据论文质量进行成绩评定的一种方法。虽然高职教育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但作为会计人员,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应不仅仅只会做账,还要会写会计方面的分析报告,比如成本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这种方法可以考核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缺点是考核不够全面。
  
  5.笔试这种方法适用于全面考核某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每门课程的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大多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试题标准化、答案标准化、成绩客观,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时间相对较少。
  
  缺点是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考察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三)制定每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均应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有了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针对同一门课程的评价就不会因为任课教师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同时在开课前,就将学习的目标、达到的要求以及考核标准和细则告知学生,学生将会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并会朝着目标去努力。
  
  四、会计主干课程评价方式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每一种考核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想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程评价的形式就不能采用某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面具体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选择各门主干课程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口试+手工实作+笔试中级财务会计:口试+手工实作+课程小论文+笔试成本会计:口试+上机实作+课程小论文+笔试管理会计:口试+上机实作+课程小论文+笔试财务管理:口试+上机实作+课程小论文+笔试会计信息系统:口试+上机实作+笔试财务报表分析:口试+上机实作+课程小论文+笔试手工模拟实训:口试+手工实作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口试+上机实作会计综合实训:口试+手工实作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改变现有评价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也需要同步改革。因为教学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能否与职业资格制度科学、合理地对接,不仅关系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确立,而且关系到本专业办学特色是否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制定科学规范考试制度的前提;而合理的教学方式又是制定规范考试制度的关健;充分的实训条件则是制定科学规范考试制度的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