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途径
最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正由知识立意为重向能力立意为重转变。除了《考试大纲》中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之外,还考查到学生的对外来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事实上。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知识。
为使高考复习能落到实处,使复习的过程更科学、复习的效率更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复习物理学科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强化基础以及概念
在复习中应该按照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加以严格要求,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规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
第一轮复习时重点就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对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要花精力、想办法,让学生想通、悟透、真正理解、学会应用。对概念,要引导学生认清其内涵,明晰其外延。对规律,要引导学生从规律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如何变通应用等方面去加强理解。对于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有计划地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练习习惯,不要就题论题、死记硬背。对一些特别易错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选择一些不同情景下的典型题型练习。加强训练,反复纠错.以利于对概念、规律、方法理解“盲区”的理顺,巩固提高。另外,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能简单的“烫冷饭”,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内容的方法,梳理系统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编织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从居高临下的角度去理解应用.融会贯通基础知识。
二、利用数学解答物理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物理中的数学能力要求有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尽量回避繁杂的机械运算。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能限时做一定数量的练习,掌握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数学规律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通过精讲精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另外,要重视估算题的训练,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近似估算法,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数量级。同时,提倡学生平时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因为在平时练习中,很多同学习惯于使用计算器,连非常简单的加减法都非用计算器不可.这样使得他们数学运算能力很差。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物理问题.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描述,形成原始物理问题。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能较好地提高自己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应该与什么物理知识发生联系,应该用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采用什么物理模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学生对问题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虑,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进行抽象和概括、推理和联想,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迁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利用图像解决问题
物理中的运动学、振动和波以及热学是运用图像最多的地方,但在物理考试中图像所涉及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这些部分,它不仅要求考生会解答已画好的图像问题.有时还需要考生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比如实验的数据处理), 所以.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尽快学会解决方法。其实,图像问题并不神秘,先要看清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在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写出关系式,然后,再对比图像上所反映的关系。解决问题。在解答计算题时也可利用图像,比如涉及物体运动的题目,可画v—t图,因为V—t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解决问题时,画出V—l图线既直观,又能反映全过程,有时还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
五、加强物理实验复习
实验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每年的高考试题,实验题几乎都是得分最低的题目之一。因此,高考物理复习应加强实验复习。实验考查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尽管是通过笔试的形式考实验,但实验试题命制总是希望把做过实验的和没有做过实验的、做过实验的和认真做过实验的加以区分,同时.不亲自做一做。很难发现问题,很难达到对问题的真正理解。
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高中阶段做过的实验重新做一遍,要求学生用新的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求他们要有新发现和收获。同时,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步骤、原理、仪器使用、观察分析、结果解释等都应掌握,并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传统复习课的模式中,教学上的“师道尊严”,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一部份学生的创新欲望。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背、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大多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应使学生养成敢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复习课也不应例外。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应注重教师对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分析和教师的点拨,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启发和顿悟。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按照教学规律科学的进行复习,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