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生物新课的课堂导入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物 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
犹如乐曲的“前奏”,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很多老师喜欢开新课的时候“单刀直入”。走进教室就是“上课”紧跟着便是一句:“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X页,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是……”这样的课堂往往会缺乏吸引力。因为在上课的最初并没有引起同学们对新知识的关注,他们只是习惯性的打开书本,但其实这个动作在每次这样的课堂上被动的重复多次,学生早已感到乏味,更别说能对新知识产生什么兴趣丁。
所以一节课好的导人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之一,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究竟怎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如何合理的安排导人情节呢?
一、借用诗歌,成语、谚语,巧妙导入
运用小诗或成语、谚语,导人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初中生物中“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欢草低见牛羊 ”“两岸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导出食物链;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的种问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等等。同样,在讲解新课过程中同样可运用诗歌或成谚语,但是主要不可过多,几首或几句便可。
二、名人故事导入
名人,一向是青少年崇拜学习的对象。学生对他们的神秘故事充满好奇,它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时,可先讲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的皇家病一血友病,或者讲第一个发现色盲病的科学家道尔顿,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患者等故事。
在讲解高中生物(必修2)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我们可以向他们讲萧伯纳拒绝美貌风流的女演员求婚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萧伯纳接受那位女演员,是否他们的孩子会有女演员的外貌象和萧伯纳的智慧呢?然后让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多媒体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例如在讲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中“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行人在雷雨闪电下跑向屋檐下躲雨的图片.并配以雷雨声和风声,那么让学生的五官都得以利用,再找学生回答刚用到了哪些感官,然后再开始新课,这种方式导人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高中生物(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让学生联想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我们经常会发现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会伸向窗外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然后再让学生联想为什么校园里园艺师傅总是定期的修剪小树.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想知道原因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都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生长素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
再如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时可以这样导入:2004年春天,安徽阜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 — “大头娃娃”事件。(展示相关新闻、图片和数据统计)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婴儿每天食用的奶粉。经检验,这些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为2%一3%,最低的只有0.37%.大大低于国家标准l2%一l8%。此外,当然还可以从近期大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一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来导入新课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为什么奶粉里有大量的三聚氰胺?一一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所以三聚氰胺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通过学生都了解的重大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这节的热情。然后再开始新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乡土内容导入、突发事件导入、实验教具导入、广告语导入等等,多种活多样的导课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且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导入冲小学电教,2003,(4).
[2]刘艳燕,崔鸿.2007.生物教学导入方法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