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技•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1-3-11 15:15:22 阅读:514次 【字体: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就强调过,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小就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使他们在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技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觉动力,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世纪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说:“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约束能力受年龄影响较差,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只有使学生们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的境界。在这一时期,老师便是导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们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学生的各种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然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内容多、变化快,鉴于此,如果完全依赖教师教显得不太现实,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通晓全部知识。同时,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以后会越来越快,现在教的知识到学生今后用到时,大部分已经陈旧了。因此,教师要加强小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具备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是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自然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信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偏重某一方面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过于抽象,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觉得晦涩,久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若只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吃的不透的话,又觉得上机时无处下手、无事可做,从而丧失兴趣,而一旦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让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首先,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应用相结合。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趣味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软件进行教学。如键盘指法教学,其内容单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具体做法是,将英文字母歌引入计算机课堂,并让学生在练习时边唱歌便输入,这样学生容易记住每个字母在键盘上所处的位置。在初步掌握了解键盘指法之后,可利用星际大战等游戏形式来提高学生击键的准确性及速度。在综合练习作业设置中,让学生用拼音输入一些他们喜欢的诗歌、谜语及小故事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其次,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应用,有了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才会来强化巩固自己的知识。这说明在计算机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还要注重实用性。

 

四、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不移地坚持贯彻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做到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宗旨。树立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师自身自主探究能力向学生的迁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是课堂上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为主。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打不开思路。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既可让有余力的同学有事可做,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之获得成功的快感,又使另一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还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健康的学习软件辅助教学,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的合作帮助,很快掌握鼠标的操作。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可进行作品展示操作速度等进行活动。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自我展现。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计算机的应用将成为学生成就未来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21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教育界同仁需要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评论内容:
 验证码: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咨询电话: 13891856539  欢迎投稿:gmlwfbzx@163.com  gmlwfb@163.com
617765117  243223901(发表)  741156950(论文写作指导)63777606     13891856539   (同微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光明论文发表中心 公司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169号-6
CopyRight ©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访问 人次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陕ICP备17019044号-1 网监备案号:XA12993